大经中医 智慧中医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军者

全站搜索全站搜索
搜索

取消

图文模块图文模块

工作时间:7:00-21:00

首页>>新闻中心>>公司新闻

疗效佳、病人多,这样的中医是怎么“炼”成的?

2020-10-20 | 作者: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
一个优秀的中医,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疗效佳、病人多,对于年轻医生来讲,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。那么,这样的中医是怎么“炼”成的呢?

撇开良好的医德,优秀的中医一定具有卓越的中医临床思维,所以我们可以把优秀中医的能力,简化为其中医临床思维的能力。

那么,中医临床思维包括哪些内容呢?
我们用以下简单的模型进行概括:
微信图片_20201020155400.jpg


天地人病(时间、地点、人、疾病):

1、时间:出生时间、年龄段、节气、患病时间、病期病程。

2、地点:出生地点、生活地点。

3、人:性别、体质、性格、职业、生活方式、饮食习惯、家庭情感等。

4、疾病:西医疾病、中医病证、症状、体征。


进而,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是怎样的呢?


这个过程,是一个“立体”的过程,它通常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维度,由这些维度综合而成:


1、直接病方(方病):有是病用是方,方随症化裁。
2、直接方证:有是证(一组症状/体征或一个典型症状/体征)用是方。
3、直接药证:有是症用是药(或药对)。
4、“病-症-证-机-法-方-药”或“症-证-机-法-方-药”,这其中,从症到证(辨证)和从证到方(选方)是两个关键环节:
●“从症到证”思维:
4-1)简单证辨证思维:由“主要症状/舌脉+可见症状/舌脉”辨证。
4-2)复杂证辨证思维:由以下多个维度思维综合辨证。
4-2-1)主症、重症辨证;
4-2-2)表征共同指向辨证;
4-2-3)病机辨证;
4-2-4)疾病辨证(依据疾病核心病机);
4-2-5)三因(天地人)辨证;
4-2-6)一元(决定性症状、其他症状都是据此产生和转变)辨证;
4-2-7)西医检查数据辨证,等。
●“从证到方”思维:
4-3)方剂属性认知:对应证候/必有或有否定证素/必有或有否定症状等。
4-4)通过证候符合度、证素符合度、症状符合度等综合选方。

除此之外,中医临床思维还有哪些内涵?


上述思维过程,可以统称为逻辑思维,但中医临床思维,还有很多模糊思维、意象思维,正是这些思维,构成了中医“玄”的一面,成为老中医的“思维壁垒”,也让小中医望而却步。将这些模糊思维、意象思维进行“解构”,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清单,例如:


1、根据治疗“反馈”试错;
2、根据新发现、新发展病情纠错;
3、排他性试错;
4、病机理论与患者病情之间的自洽试错;
5、隐匿和非典型症状/体征的再发现;
6、在上述逻辑思维的框架内进行模糊(相似度)判断;
7、在上述逻辑思维的框架内进行“组合”及“主次”判断;
8、历史相似医案的借鉴和匹配等。

行文至此,我们可以讨论优秀中医的“炼”成之道了。传统上,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(具备卓越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),大体是通过三个途径:
1、仔细研读四大经典、各家学说、名医医案;
2、跟师学习;
3、长期的临床积累。
这种成才途径的结果就是中医的成才之路非常漫长,连三岁孩童都知道看中医要看“老中医”,非得是白胡子老爷爷才能让人放心。何也?通过我们前面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分析就可以看出,原因有四:
1、在逻辑思维部分,需要大量的综合性思维,这种能力需要长期历练;
2、在模糊思维、意象思维部分,需要不断地“悟”,悟性强的,时间可以短一点,悟性弱的,可能到老也悟不透;
3、逻辑思维和模糊思维、意象思维需交叉进行,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;
4、无论逻辑思维还是模糊思维、意象思维,都需要大量的知识为基础,需要背下来海量知识。
那么,在信息科技、AI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,优秀中医的“炼”成之道有没有新的途径呢?


答案当然是有。

为什么?

1、综合多维度的“思考”,进行“精准”的综合性“思维”,正是计算机的强项;
2、模糊思维、意象思维,正是AI的强项;
3、模糊思维、意象思维怎么学?最好是向活生生的名老中医学,而神经网络、深度学习最擅长的就是学习“不讲道理”、“没有逻辑”的这种思维形式。
4、至于“背会”海量知识、海量文献,那更是计算机的特长了


因此,建立在信息技术、AI技术基础上的名老中医经验智能化传承系统、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智慧中医工具,就是新时代优秀中医“炼”成的最佳途径。前提是,这些工具是高质量的工具。

最后,一定有人会问:你们的做法,到底是计算机的“炼”成之道还是中医的“炼”成之道?
我们的回答是:
你在开车的时候,有没有担心过你奔跑的能力下降了?
你在用“墨迹”的时候,有没有担心过“看云识天气”的能力下降了?
你在用MRI的时候,有没有担心过司外揣内的能力下降了?
人类掌握了工具,是为了在更高的层面上进步,具备更强的能力,何况,工具本身就是人开发的。
拥抱高科技,不会失去中医的“本体”,只会为中医拓开广阔的未来。

END



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定山大街126号南京国际健康城1A栋
座机:025-58285029
手机:18951969750
邮箱:dajing@dajingtcm.com


联系我们
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研创园
江淼路88号腾飞大厦B座15楼

电话:025-58285029
18951969750

COPYRIGHT ©2020

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
苏ICP备17069464号